欢迎访问秦皇岛纵横山海运动生活网
客服热线: -

秦皇岛纵横山海运动生活网

路跑 慢跑 慢跑教学 8837创始人网站 生命120健跑挑战赛 超百毅挑战赛 超百毅接力赛 青春长城 路跑 健走 户外 运动 慢跑公益课 衣谷暖流 纵横山海 飞夺泸定桥 清风店围歼战 三所里阻击站 团队毅行

2024营地超百毅挑战赛

距离2024-11-30还剩

古代驴友是怎么周游世界的,咋觉得那么有意思了? [复制链接]

纵横 1796 1
纵横
话题: 452
回复: 631
楼主

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大约是今人古人都可以有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过去的人而言就是天方夜谭了。之外,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古代的驴友是怎么出行的?都要注意些什么?


驴友们都是些什么人呢——

张骞出使,开启丝绸之路;

秦皇巡游,宣德扬威,安定天下;

孔子周游,宣传主张,施以仁政;

玄奘西游,历经险阻为求取佛经,普度众生;

徐霞客巡游;有了名著《徐霞客游记》;

昭君出塞,播下了汉匈和平友好的种子;

乾隆微服私访,力图推行反贪新政,整顿了社会贪渎风气;


郑和下西洋,西洋诸国纷纷前来进贡,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李白漫游,遇见贺知章,献诗《蜀道难》和《乌栖曲》成为他人生中的伯乐;

苏轼贬官游,一路往南,最后被贬到海南,以自然风物和诗酒自娱;

他们的旅行,与我们现代人到底有多不一样?



行前准备:卜一卦,择吉日吉时;

出行前问卜可以追溯到殷代,直到晋代,这也是人们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骤。到了明代,一批专门为出行准备的问卜书籍开始大行其道,只需要在出行前阅查询即可。



带好干粮;


这个是最重要的,因为古代不像现代这样,交通发达,旅店、饭馆到处都是,随便走到哪里都饿不着你,在古代如果错过了宿头,又没带干粮的话,你就悲剧了,等着挨饿吧,所以干粮是必须的。干粮要尽量带干饼之类的能顶饿的食物,既能节省包袱空间,又能节省银两。



带好通行凭证;


我们不说达官贵人的出行,单单只说一般的老百姓,在出行之前必须向里长或者樯夫(基本是村长或者镇长级的领导)开一个通行凭证,必须县级部门批准以后才能出行,否则的话不仅过不了关隘,进不了城门,而且被发现的话就轻则打板子,重则流放,甚至杀头。古代,长途旅行的普通百姓少之又少。



旅游攻略:旅行手册在古代大受欢迎,因为在古代驴友执攻略走遍天下;

“描摹各地名胜风景”的游记类作品兴起于魏晋南北朝,自唐代起,记录“旅游路线”的作品也开始兴起,为了介绍得更详尽,旅行书还出现了配图版。它们不仅介绍行路路线,而且还会搜罗了一路途经的名胜古迹,并细心地给出投宿建议、食宿交通的收费标准,以及注意的事项。这些书籍不仅仅起到了旅行指南的作用,更诱发了许多人出游的热情和决心。明末文学家王思任就是在读了张肃的《台游草》之后,立刻“投袂而起”,撸起袖子就去收拾行李,坐船揽胜了。


行李清单:行李宁多勿缺,夜壶也是必备品;

古代的客栈没有专门的厕所,所以夜壶马桶是旅行必备。他们随身的行李,仅仅有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还有蜡烛、茶叶、棋子、折叠棋盘和中药等。“熟艾、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这些中药,按照《千金要方》、《医说》等众多医术的说法,都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大多有芳香开窍、除秽杀虫的作用。资深驴友沈括“行李示范”:除以上物品,还有笔墨纸砚、酒器、茶盏、斧子、锄头、刀子、油筒、虎子(即尿壶)。


旅伴:携带家奴,或与友人同行;

古人旅行很少独行,一般都会携带家奴,或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而行。一来是出门在外,行李繁重,需要肩挑担扛;二来路上万一遇到歹人劫匪,也好有个照应。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号称“万里独行”,实际上也是有仆人从江阴一直跟到云南的。仆人队伍更为壮观的也大有人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太湖时雇了三艘游船,竟有两艘都用来盛载行李和仆从。

打尖住店:住宿条件良莠不齐,民宿大行其道;


打尖住店的注意事项。长途旅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住店的事情,这里边有很多道道, 睡柴房和马圈不是传说!与现代的总统套房、豪华间和标准间一样,古代对客栈的房间也进行了分级不同时期的称谓不同,通常有天号、地号、号、通铺、柴房、马圈。省钱的话就可以住马圈,基本上相当于现在10块钱左右就可以住在马圈了。


随时提高警惕,备好防身武器;


古代毕竟不像现代和平是主题,而且野兽也多,就算在盛世的时候,也免不了劫道的绿林好汉,所以防身武器是必须的了,不仅要防备野兽,更要防备随时都可能跳出来的绿林好汉,所以说结伴而行和走官道是比较保险的方式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士子游学要带剑的原因之一,在宋朝以前的士子可都是文武双全之辈,碰上一两个小毛贼解决掉完全不在话下啊。

 


交通:走水路舍近求远,马或马车不是谁都坐得起;

▼ 

其实古人一般选择走水路,就算绕远道也在所不惜。为什么呢?在古代路途并不像现在这么的都是公路、铁路,而是坑坑洼洼的路,坐车颠簸、翻山越岭危险,而水路要惬意多了。到了隋唐时代,大运河开通连接南北,明代时,租船服务也普遍起来。不过水路也因为天气、水流方向的变化,会影响出行,这时上陆地即可。 说到车,也有很多种,以速度取胜的“包赶程”,多为耐力持久的骡车,即便是千里长途,戴星而行,数日可达。以稳著称的“太平车”,重大粗陋,以牛牵挽,每天行程不超过30里。车身悬挂铁铃,行进时发出声响,数里之外可闻,宛如喇叭,好让对面来的车辆有预先避让的准备。我们最常见的“马或马车”,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经济实力人群的选择。



古人会玩:琴棋书画、郊外游玩;



自唐朝起,伴随着旅行活动的频繁,人们对旅行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游,还要游得雅,游得巧。古琴、围棋、纸墨笔砚,甚至还有歌姬,都成了随身携带的游具,与景致相互应和,增加旅行的乐趣。



酒菜伺候:酒肆食店虽兴起,食物炊具有备无患;


民以食为天,旅行更是如此。
唐代起,酒肆食店遂渐普及,为旅人出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即使饮食业再发达,古人出门旅行还是习惯随身携带食物以防万一。徐霞客包中装有胡饼、笋脯、茶叶等食物和酒水,以及烹饪美食所需的炊具。

总之,以说了这么多,古代出行很不方便,不仅要开通行凭证,还要携带防身武器,而且还要结伴而行,吃也不能吃好,睡也睡得不舒服,总之在古代出行旅游是个很造孽的事情,所以,小伙伴们,珍惜我们现代的生活吧!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