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g登上电竞的王者巅峰,今天不加班的国民老公思聪一吃成名,热狗成了潮流必备单品。
△ 真香
当天位于韩国仁川的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现场大幅降温,思聪不仅裹上了军大衣,还现场高价收购暖宝宝,此时此刻,严寒一定让他想起他的最爱,家乡那份热乎乎的烤冷面。
△ 挤在人群中买烤冷面的思聪
不仅王思聪,烤冷面还出现在众多明星的朋友圈里,他们为这种路边食物无比着迷。
△ 沉迷烤冷面不能自拔的田亮
△ 看到喝露水的明星们也吃烤冷面我就放心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烤冷面攻陷了各大城市路边摊,与手抓饼烤面筋一起抓住了无数年轻人的胃。
姑娘们涂着几千块的化妆品,手里端着一盒五块钱的烤冷面,这些城市的鲜活生命丝毫没有感受到消费降级的危机,反而对着手里的那碗酸甜辣的烤冷面两眼放着贼光。太够味儿了!
△ 烤冷面,路边的美食圣经
然而,关于烤冷面你知道多少?
白山黑水催生的野蛮美食
烤冷面到底来自哪里?
△大部分人说它来自东北
△大部分人里的精致主义说它来自哈尔滨
△也有人说它来自什么都想抢的棒子国
烤冷面的确来自于东北,但它并不来自于哈尔滨。
东北是个神奇的地域概念,从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大连,隔着95个北京的距离,在这广阔的幅员里,无论黑龙江人,吉林人,辽宁人,都称自己为东北人。
△东北式打雪仗
90年代末,东北人老盖从黑龙江省密山市机械厂退休,老当益壮的他在密山二中门口摆起了烧烤摊。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是东北人最直接的快乐源泉,他们从小就分泌着烧烤多巴胺。每天放学铃一响,老盖就开始准备迎战校服大军,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和满地的竹签,老盖打心眼儿里高兴。
△民间美食达人老盖
老盖从来不舍得吃自己卖的肉串,他每天去二中时都要路过一家冷面厂,就顺手要一块冷面,串起来烤,刷上烤肉的佐料,自己下酒吃。
“我家邻居一个小孩,是二中的学生,看我吃得挺香就也想尝尝,我就给他烤了一块,他拿回班级和同学一起吃。第二天,就有好几个二中的学生到我这儿来找烤冷面。”
△ 密山二中:烤冷面的发源地
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老盖就体验了一把一夜爆红,他从来没想到,自己从朴素的生活中嗦出来的智慧,有一天会火到大江南北。周边小贩纷纷模仿,他们把烤冷面带出密山,带到了大城市哈尔滨。
当被冰雪世界吸引来的游客对路边的销魂味道赞不绝口时,烤冷面这部美食圣经抛弃了自己的耶路撒冷,不知不觉间被打上了哈尔滨的标签。
△冰城哈尔滨2018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4085.89万人次,总收入655.13亿元,每10名游客中至少有1人吃过烤冷面。
至于烤冷面来自于韩国的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 一个困扰了大部分南方人的哲学问题
冷面,作为朝鲜族世代相传的特色食品,在韩国、朝鲜以及朝鲜族众多的中国东北十分普遍,这种浸泡在冰凉汤汁里的面条主要由荞麦制成,十分爽滑劲道,是完美的解暑神器。
△正宗东北大冷面劲道十足,吸溜时常出现一根面条半截在肚里半截在嘴外的状况。
这一兼具酸甜辛辣香的美食,简直就是对东北人民的馈赠,是夏季的解暑神器。而我们的主角烤冷面,烤的就是被压缩、被打薄的面条。
△ 烤冷面的主要原料:紧密排列的冷面条
外国的食材,中国的吃法,烤冷面其实是个洋气的混血儿。但你要是敢说烤冷面是韩国的,东北老铁秒掀桌子!
这关乎尊严。
江湖门派恩怨
没吃过路边摊不足以谈人生,没吃过烤冷面不配谈路边摊。一张张摊着鸡蛋的面皮在铁板上滋滋啦啦地舒展,这不仅是食物的声音,更是生命最野性的呼唤。
△ 一份完美的烤冷面是让蛋液均匀接触面片的每个角落
与天津人对煎饼果子的偏执不同,东北人对烤冷面爱得低调深沉也充满宽容。
大多数小贩都是从冷面厂买进面片,在同样原材料的情况下,手法与酱料就成了决胜关键,于是粗犷的黑土地滋生出多个烤冷面门派,争夺着人们的味蕾。
碳烤派
碳烤是烤冷面老祖,当年老盖就是凭借这一绝技俘获大批狂热信徒。冷面片一开始用竹签串好,随着销量骤增,老盖又发明了铁帘式烤法。
将冷面夹进铁帘,置于炭火之上,刷油刷佐料,再烤制,直到喷香扑鼻,据说碳烤的冷面十分软糯可口,在老密山人眼里,只要不是碳烤,那都是异端。
铁板派
作为碳烤的偷师版,铁板派抛弃了明火,还创造性地加入了鸡蛋。将面片铺在滚烫的铁板上,淋水让其充分软化,再将鸡蛋磕在面片上,像卷煎饼一样卷进全世界,刷辣酱浇糖醋汁,完美。
油炸派
顾名思义,油炸就是让冷面接受油锅酷刑,油腻程度可想而知。炸好的冷面还可以来一次跨地域交流,卷上一言难尽的长沙臭豆腐,单凭骚操作就足够旁门左道。
番茄派
这是一种基本绝迹于江湖的门派,只口口相传于早期吃货之间,据传此门派起源自秦皇岛。冷面在铁板上烤热,刷涂辣酱后,浇上大量稀释过的番茄酱中,口感霸道。
在这场持久的华山论剑里,污染城市的碳烤派最先被diss掉,尴尬退场。铁板派凭借比油炸派更健康的制作过程,比番茄派更加节约成本,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赢家,占据了小吃届半壁江山。
△ 人山人海的夜市
随着东北劳动力大批南下,铁板烤冷面被带到北上广,混杂在手抓饼凉皮里,凭借自身浓郁的市井味道和拼搏精神,很快在异乡的土地上闯出一片天地,在路边摊这片铜锣湾混成了小吃届陈浩南。
△ 殊不知陈浩南也是手抓饼他大哥
烤冷面的隐世哲学
如果一名北方人没吃过烤冷面,那就像天津人没吃过煎饼,重庆人没吃过火锅,长沙人没吃过臭豆腐一样。奇葩。
然而,当普京在国宴上摊起煎饼;
△ 虽然手法可能差了点
当重庆人把自己扔进红汤;
△ 重庆火锅温泉
当臭豆腐走进真空袋走向全国;
△ 据长沙人说这种臭豆腐与正宗的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烤冷面依然在路边摊的烟火里翻滚。
每当夜幕降临,整座城市里的路边摊跃跃欲试,尽管冒着被罚款的危险,他们还是出动了,他们贴心地守在地铁口、公交站、校门前,给行色匆匆的路人提供一份酸甜辣味的温暖。
△ 随着物价飞涨烤冷面现在也涨到了6块
一名合格的烤冷面小贩堪比米其林餐厅大厨,可以为你量身调制你的专属口味,加肠加蛋加辣条任你选择,你可以指挥最纯熟的小贩做出最难吃的烤冷面,只要你愿意。这是小贩能给的尊重。
没有人总在吃烤冷面,但总有人在排队吃烤冷面,这是一种不必每天都吃,但几天不吃就会想的食物,它浓重的调味、廉价的餐盒以及“垃圾食品”标签,充满着市井生活的仪式感,时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没在冷风中蹲在公交车站捧着一盒烤冷面充饥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 风越大 手抓饼往往越好吃
一旦烤冷面登上所谓的大雅之堂,它那自在的烟火味将无处安放,而那正是烤冷面的精髓。
这才是它大隐隐于市的哲学。
当小王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结束一天的忙碌,一种熟悉的味道从隐匿于城市角落传来,冲入鼻腔,他突然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扑通扑通,一颗心儿狂跳,吧嗒吧嗒,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人生意义暂时抛诸脑后,一盒烤冷面才是真理。
△一份烤冷面能带给异乡人的,远比36块钱来得珍贵。
--THE END--
撰写✎:史小姐7号
插画及版式设计 : 史小姐7号
转载请完整复制并保留文末二维码
合作请加微信号:efa2013
微博@极简史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随着ig登上电竞的王者巅峰,今天不加班的国民老公思聪一吃成名,热狗成了潮流必备单品。
△ 真香
当天位于韩国仁川的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现场大幅降温,思聪不仅裹上了军大衣,还现场高价收购暖宝宝,此时此刻,严寒一定让他想起他的最爱,家乡那份热乎乎的烤冷面。
△ 挤在人群中买烤冷面的思聪
不仅王思聪,烤冷面还出现在众多明星的朋友圈里,他们为这种路边食物无比着迷。
△ 看到喝露水的明星们也吃烤冷面我就放心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烤冷面攻陷了各大城市路边摊,与手抓饼烤面筋一起抓住了无数年轻人的胃。
姑娘们涂着几千块的化妆品,手里端着一盒五块钱的烤冷面,这些城市的鲜活生命丝毫没有感受到消费降级的危机,反而对着手里的那碗酸甜辣的烤冷面两眼放着贼光。太够味儿了!
△ 烤冷面,路边的美食圣经
然而,关于烤冷面你知道多少?
白山黑水催生的野蛮美食
烤冷面到底来自哪里?
△大部分人说它来自东北
△大部分人里的精致主义说它来自哈尔滨
△也有人说它来自什么都想抢的棒子国
烤冷面的确来自于东北,但它并不来自于哈尔滨。
东北是个神奇的地域概念,从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大连,隔着95个北京的距离,在这广阔的幅员里,无论黑龙江人,吉林人,辽宁人,都称自己为东北人。
△东北式打雪仗
90年代末,东北人老盖从黑龙江省密山市机械厂退休,老当益壮的他在密山二中门口摆起了烧烤摊。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是东北人最直接的快乐源泉,他们从小就分泌着烧烤多巴胺。每天放学铃一响,老盖就开始准备迎战校服大军,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和满地的竹签,老盖打心眼儿里高兴。
△民间美食达人老盖
老盖从来不舍得吃自己卖的肉串,他每天去二中时都要路过一家冷面厂,就顺手要一块冷面,串起来烤,刷上烤肉的佐料,自己下酒吃。
“我家邻居一个小孩,是二中的学生,看我吃得挺香就也想尝尝,我就给他烤了一块,他拿回班级和同学一起吃。第二天,就有好几个二中的学生到我这儿来找烤冷面。”
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老盖就体验了一把一夜爆红,他从来没想到,自己从朴素的生活中嗦出来的智慧,有一天会火到大江南北。周边小贩纷纷模仿,他们把烤冷面带出密山,带到了大城市哈尔滨。
当被冰雪世界吸引来的游客对路边的销魂味道赞不绝口时,烤冷面这部美食圣经抛弃了自己的耶路撒冷,不知不觉间被打上了哈尔滨的标签。
△冰城哈尔滨2018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4085.89万人次,总收入655.13亿元,每10名游客中至少有1人吃过烤冷面。
至于烤冷面来自于韩国的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 一个困扰了大部分南方人的哲学问题
冷面,作为朝鲜族世代相传的特色食品,在韩国、朝鲜以及朝鲜族众多的中国东北十分普遍,这种浸泡在冰凉汤汁里的面条主要由荞麦制成,十分爽滑劲道,是完美的解暑神器。
△正宗东北大冷面劲道十足,吸溜时常出现一根面条半截在肚里半截在嘴外的状况。
这一兼具酸甜辛辣香的美食,简直就是对东北人民的馈赠,是夏季的解暑神器。而我们的主角烤冷面,烤的就是被压缩、被打薄的面条。
△ 烤冷面的主要原料:紧密排列的冷面条
外国的食材,中国的吃法,烤冷面其实是个洋气的混血儿。但你要是敢说烤冷面是韩国的,东北老铁秒掀桌子!
这关乎尊严。
江湖门派恩怨
没吃过路边摊不足以谈人生,没吃过烤冷面不配谈路边摊。一张张摊着鸡蛋的面皮在铁板上滋滋啦啦地舒展,这不仅是食物的声音,更是生命最野性的呼唤。
△ 一份完美的烤冷面是让蛋液均匀接触面片的每个角落
与天津人对煎饼果子的偏执不同,东北人对烤冷面爱得低调深沉也充满宽容。
大多数小贩都是从冷面厂买进面片,在同样原材料的情况下,手法与酱料就成了决胜关键,于是粗犷的黑土地滋生出多个烤冷面门派,争夺着人们的味蕾。
碳烤派
碳烤是烤冷面老祖,当年老盖就是凭借这一绝技俘获大批狂热信徒。冷面片一开始用竹签串好,随着销量骤增,老盖又发明了铁帘式烤法。
将冷面夹进铁帘,置于炭火之上,刷油刷佐料,再烤制,直到喷香扑鼻,据说碳烤的冷面十分软糯可口,在老密山人眼里,只要不是碳烤,那都是异端。
铁板派
作为碳烤的偷师版,铁板派抛弃了明火,还创造性地加入了鸡蛋。将面片铺在滚烫的铁板上,淋水让其充分软化,再将鸡蛋磕在面片上,像卷煎饼一样卷进全世界,刷辣酱浇糖醋汁,完美。
油炸派
顾名思义,油炸就是让冷面接受油锅酷刑,油腻程度可想而知。炸好的冷面还可以来一次跨地域交流,卷上一言难尽的长沙臭豆腐,单凭骚操作就足够旁门左道。
番茄派
这是一种基本绝迹于江湖的门派,只口口相传于早期吃货之间,据传此门派起源自秦皇岛。冷面在铁板上烤热,刷涂辣酱后,浇上大量稀释过的番茄酱中,口感霸道。
在这场持久的华山论剑里,污染城市的碳烤派最先被diss掉,尴尬退场。铁板派凭借比油炸派更健康的制作过程,比番茄派更加节约成本,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赢家,占据了小吃届半壁江山。
△ 人山人海的夜市
随着东北劳动力大批南下,铁板烤冷面被带到北上广,混杂在手抓饼凉皮里,凭借自身浓郁的市井味道和拼搏精神,很快在异乡的土地上闯出一片天地,在路边摊这片铜锣湾混成了小吃届陈浩南。
△ 殊不知陈浩南也是手抓饼他大哥
烤冷面的隐世哲学
如果一名北方人没吃过烤冷面,那就像天津人没吃过煎饼,重庆人没吃过火锅,长沙人没吃过臭豆腐一样。奇葩。
然而,当普京在国宴上摊起煎饼;
△ 虽然手法可能差了点
当重庆人把自己扔进红汤;
△ 重庆火锅温泉
当臭豆腐走进真空袋走向全国;
△ 据长沙人说这种臭豆腐与正宗的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烤冷面依然在路边摊的烟火里翻滚。
每当夜幕降临,整座城市里的路边摊跃跃欲试,尽管冒着被罚款的危险,他们还是出动了,他们贴心地守在地铁口、公交站、校门前,给行色匆匆的路人提供一份酸甜辣味的温暖。
△ 随着物价飞涨烤冷面现在也涨到了6块
一名合格的烤冷面小贩堪比米其林餐厅大厨,可以为你量身调制你的专属口味,加肠加蛋加辣条任你选择,你可以指挥最纯熟的小贩做出最难吃的烤冷面,只要你愿意。这是小贩能给的尊重。
没有人总在吃烤冷面,但总有人在排队吃烤冷面,这是一种不必每天都吃,但几天不吃就会想的食物,它浓重的调味、廉价的餐盒以及“垃圾食品”标签,充满着市井生活的仪式感,时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没在冷风中蹲在公交车站捧着一盒烤冷面充饥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 风越大 手抓饼往往越好吃
一旦烤冷面登上所谓的大雅之堂,它那自在的烟火味将无处安放,而那正是烤冷面的精髓。
这才是它大隐隐于市的哲学。
当小王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结束一天的忙碌,一种熟悉的味道从隐匿于城市角落传来,冲入鼻腔,他突然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扑通扑通,一颗心儿狂跳,吧嗒吧嗒,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人生意义暂时抛诸脑后,一盒烤冷面才是真理。
△一份烤冷面能带给异乡人的,远比36块钱来得珍贵。
--THE END--
撰写✎:史小姐7号
插画及版式设计
: 史小姐7号
转载请完整复制并保留文末二维码
合作请加微信号:efa2013
微博@极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