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秦皇岛纵横山海运动生活网
客服热线: -

秦皇岛纵横山海运动生活网

路跑 慢跑 慢跑教学 8837创始人网站 生命120健跑挑战赛 超百毅挑战赛 超百毅接力赛 青春长城 路跑 健走 户外 运动 慢跑公益课 衣谷暖流 纵横山海 飞夺泸定桥 清风店围歼战 三所里阻击站 团队毅行

2024营地超百毅挑战赛

距离2024-11-30还剩

【乡村振兴】“留守营大米”回来了!【转帖】 [复制链接]

纵横山海户外运动协会 2449 1
纵横山海户外运动协会
话题: 452
回复: 631
楼主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个备受孔子赞赏的生活画面,简单质朴,却恬淡适意,意蕴无穷,这种千百年来为国人思慕与向往的恬淡生活正在北戴河新区成为现实。新区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发展经济建设同时添加了一份寄予深情的生活理想,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在北戴河新区越来越清晰,人们正在享受生态修复带来的美好生活。

而正在回归的“留守营大米”,就是新区人舌尖上的美好生活。

“留守营大米”的悠久历史渊源

10月27日,在北戴河新区留守营管理处西河南朝鲜族村村民86岁老人崔京兰的饭桌上,崔京兰和两位老姐妹围坐在一起,热腾腾的米饭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1974年,凭着朝鲜族人对大米特殊的热爱,崔京兰一家闻香而来,至今已经46年。

“ 我们就是听说这里能种水稻,而且种出的大米特别香,气候也好,我们就一家搬过来了。”崔京兰老人说。(左图为崔京兰)

北戴河新区位于渤海湾东南部,年降雨量553毫米左右,无霜期175天-185天,独有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赋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氮磷钾等有机肥料,曾经大名鼎鼎的“留守营大米”就产自这里。这里的土壤呈弱碱性,以甜刷咸、化碱成腴,独特的自然条件构成了留守营地区特有的优质稻米生长条件,让这里有了“渤海鱼米乡”的美誉。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留守营大米”被人们口口相传,在河北、天津等地区享负盛名,备受宠爱,奉为上品。期间,“留守营大米”还曾与脍炙人口的“天津小站”大米并驾齐驱,销往日本、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留守营管理处原所在的抚宁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清康熙《抚宁县志》记载)可追溯历史300多年,但一直未得到普及,建国前留守营地区的农作物仍为旱田。

朝鲜族村党支部书记郑永哲介绍说,193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黑龙江的朴氏兄弟从北戴河新区东河南村的杨子峰那里得知西河南沿海一带适宜种水稻,第二年便来到这里,试种一年,秋后喜获丰收,欣喜之余又从东北招呼来30多户朝鲜族亲朋好友,在沿海一带的荒滩上开垦了1843亩水田。之后的20余年时间里,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的朝鲜族村民纷纷来到这里,种植水稻,形成了现今的270户人家。朝鲜族村民对大米情有独钟,盐碱地、低洼地,在他们的手中变废为宝,种植出的大米香气四溢。在朝鲜族村民的带动下,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都种植起了水稻,有不会种植的,他们就义务前去帮助。

说起“留守营大米”,前朱建坨村党支部书记刘宝谦侃侃而谈:“以前这里都是旱田,土地上种植的都是玉米、高粱、大豆、红薯这些农作物,大面积的盐碱低洼地都荒废着。后来,朝鲜族村民来这里投亲,他们在这些荒地上种起了水稻,而且大米特别香,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当地人学着开始种起了水稻,尤其是1970年前后,洋河水库不断修缮,水稻灌溉水源充足,留守营区域水稻种植逐渐达到鼎盛时期,曾经,仅留守营镇前朱建坨一个村缴纳的稻米公粮就达到120万斤。

现在的“留守营大米”除了留守营当地人,已鲜有人知。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开始显现,加之人们对粮食产量盲目追求,“留守营大米”不知不觉失去了原来醇香的味道。再后来,人们发现农业种植利润低,农村劳动力开始外流,家喻户晓的“留守营大米”逐渐消失踪迹,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找回绿水青山,再造金山银山,北戴河新区成立后,在新区工、管委坚强领导下,每一位新区人把保护好这片心中最美的海岸当作了一项崇高使命:禁绝农业面源污染,截断工业污染源,保证河流清澈,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绿色农业园区,采用生物杀虫、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种植模式,畜禽禁养区养殖同时退出。建立健全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真正实现每一条河流、每一段河道、每一个坑塘、每一个河流入海口生态环境保护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如今的北戴河新区,天蓝、水清,12条蜿蜒入海河流如玉带环绕,田间地头围绕着白鹭、鸥鹭、灰鹞等各种鸟儿。找回了绿水青山,“留守营大米”回归有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试种原种米,重建“留守营大米”深厚根基

正值深秋,和煦秋风送来收获的喜悦,望着眼前大片金黄的稻田,北戴河新区东奎家庭农场主陈继东难掩内心激动:“这就是我们的原种米,用我们种的大米熬粥,一揭锅,粥上面漂着一层米油,满屋飘香。”

陈继东的梦想是种植“原种米”。“原种米”顾名思义就是纯生态、不杂交水稻的种米,也是用来做各种品种试验的“母体”,这也就决定了陈继东承包的土地都是试验田,是水稻种植建在土大地上的“试验室”。

经过多年打拼,陈继东已经是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说起为什么要回来当农民,他提起了一件“小事”:“一次给朋友家送大米,说是产自西河南便直接遭到拒绝,说大米被污染,吃了不健康。我们老家的大米怎么了?从那时起,我就憋了一口气,要为老家的大米正名!”陈继东说,“我是吃着留守营大米长大的,人们只要吃过就不能忘记那个米香味,相信它的味道也是一代人永远的记忆,而我就是要让它们重新回人们的餐桌。”

2013年,陈继东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承包土地用全新的绿色种植方式种水稻,变成农民“重吃稼穑苦”。

拾回老味道、重塑老品牌、恢复老技艺、开发新产品,乘着国家全力服务“三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东风,陈继东埋头干了起来,一干就是7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国家农业部下发文件,在全国建立32个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冀东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的牌子随后竖立在了东奎家庭农场的试验田里,这也是秦皇岛唯一一个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站。

开发新品种,种植有地域特色的水稻,是这片“试验室”的主要工作,也是重现“留守营大米”重要根本途径。有了国家农业部门的支持,更多的原种米进入了试验田,陈继东的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他担负起了为国家农业试验、开发新品种的任务,陈继东的试验田也从最初的种植面积20亩到现在的水稻种植面积230亩,试验品种29个,总品种47个,历年累计实验总品种达到1000余种。目前,陈继东管理下的东奎家庭农场,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筛选适宜本地区的优良稻种,示范新型水稻育苗技术,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植。

2018年,陈继东的东奎家庭农场推出以“西河南”为产地标志的“原种米”。“原种米”依托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出产的水稻经秦皇岛海关等权威部门检测,符合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汞含量为未检出。

“我们生产的原种米类型有:原种糙米、原种胚牙米、原种糯米、原种香米、原种米等,原种米简单说就是水稻的种子米,口感好、熬粥粘稠、米饭油润、清香。除了原种米外,国家审定的其他72个水稻种植试验品种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效果,能为国家水稻种植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陈继东说。

绿色规模机械化种植“戴河香”

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新区人不断探索努力,从传统种植到现在的机械化、产业化、精细化种植,“留守营大米”经历了一个周期的完美聚变,正在迎接即将到来的下一个高光时刻。按照国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耕作制度,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北戴河新区发展立体农业,绿色农业,精细农业,加强水稻种植管理,不断探索特色水稻种植新路。

随着收割机轰隆隆的机声,北戴河新区新绿合作社的2000余亩水稻正在收割。秦皇岛新绿合作社是由北戴河新区农民组成的以水稻种植为主的专业合作社,从2014年开始便成绩卓然,被耀眼的光环环绕,2014年-2015年评为市级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评为省级示范社,2018年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同年9月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9年2月入选合作社全国500强。

新绿合作社负责人秦然父子两代人都是朴实的农民,与土地有着不可割舍的缘分,父一辈子一辈种植水稻20余年,从开始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亩,2019年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托管种植水稻1000多亩,带动和服务周边农户数量达300多户,拥有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资产总价值超过200万元。新绿合作社负责人秦然告诉我们,水稻种植收入低,一家一户零散种植的传统种植模式早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合作社顺应发展需要,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操作、统一指导的五统操作规程,2019年水稻总产量320多万斤,平均亩产640公斤,总产值500多万,社员每亩均比增收350多元以上,实现了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目标。

新绿合作社运用全自动流水线水稻育秧播种,机械化整地插秧、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等技术,将水稻生产各环节农机农艺集成配套。


“我们选取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种植过程严格执行新区农业部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的工作要求,推行水稻清洁种植、绿色防控,出产的稻米2018年就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我们还在100余亩水田培育稻田蟹和稻花鱼,可以‘一田双收’”。秦然说,“咱们这的土壤环境好,出产的‘戴河香’品牌大米品质优异,价格亲民,有一些老用户打电话我们就送货上门,直接送老百姓家里,每次一车大米到小区一会儿就分光了。我们就是要做老百姓吃得起,吃得好、吃得放心的大米!”

落户在北戴河新区的中保绿都是现代化农业企业,在北戴河新区探索出“农林企业+农林高校及科研院所+当地农村”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汇聚京津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农林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技术合力,形成强大科研实力支撑之下区域新品种农作物及林果规模化高效绿色种植。

在这里,留守营大米得到了进一步升级,中保绿都公司总经理张立波介绍说,今年公司种植水稻1000亩,为充分保证水稻绿色无公害品质,找回那种乡土的口感和情怀,他们彻底改变原有土地上老百姓大肥大水、大水漫灌的传统种植模式,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全面改良土壤,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部施用有机肥。

“运用杀虫灯、生物杀虫技术,采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范围许可之内的生物用药,充分保障水稻的品质和口感。”张立波说。

55岁的刘家平是前朱建坨村村民,他现在的身份是中保绿都的农业技术工人,家里的十多亩土地都流转给中保绿都公司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种出的水稻焖饭真是香!新型农业发展方式改变了刘家平生活村庄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刘家平一家的生活方式,2020年又迎来一个稻谷丰收年。

在留守营西河南朝鲜村党支部书记郑永哲家里,一锅热气腾腾的米饭刚刚做好,浓郁的香气顺着窗口溢出,距离很远都可闻到浓浓的米香……

如今的朝鲜族村周围的盐碱滩早已化腐朽为神奇,四周环绕着生机勃勃的水田,朝鲜族村民也早已摆脱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由更加精细化的合作社规模化种植模式取代。

就在不久前,朝鲜族村主任朴时宇带领村民成立的金达莱合作社把握住商机,将“留守营大米”5个大字注册为自己的品牌,“留守营大米"因我们而来,也希望在我们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朝鲜族村主任朴时宇说,今年雨水、气温、阳光照射等条件都特别好,水稻产量高、颗粒饱满,今年是个丰收年!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新鲜的、有营养价值的胚芽米送进社区、送到百姓身边,通过社区里共享米机扫码支付,瞬间晶莹剔透的胚芽米就出来了,现吃现买,又不用担心储存问题,每天老百姓都能吃上最新鲜、最有营养的大米。”朴时宇说。

为了打造精品大米、营养大米、健康大米,新区各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磨米技术,通过单抛双筛工艺,既保留大米胚芽的营养,又可最大程度保留大米的新鲜度。胚芽被称为大米中的营养“黄金”,长期食用优质胚芽鲜米,可以使人体质碱性化,促进人体发育,维持皮肤营养,达到降低人体胆固醇等健康营养功效。朴时宇告诉我们,就在前些天,金达莱合作社将12万斤胚芽米发往江苏。

从农村到城市,广袤的农田、浓浓的米香,让我们的一日三餐充满安稳的幸福。曾经赫赫有名的“留守营大米”就这样重返我们的生活,这是新区人永远不变的乡愁,在人们口中唇齿留香……

文字:刘宏伟

编辑:刘宏伟

审核:静伟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