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之约]
带走垃圾,不随地乱扔
走小路,不踩踏农田
除非呼救,不大声喧哗
不吸烟,不燃放鞭炮
使用背包,不用塑料袋
不破坏花草树木
“方便”之后用土掩埋
在背包有空地时,捡拾别人丢弃的垃圾
向路人宣传[山野之约]
欢迎你回归大自然!
——威廉·林赛的心里话
“我爱山野”网站的宗旨是什么?国际长城之友协会致力于长城保护,为什么她要承担起保护中国农村环境,保护山野这一艰巨的任务?
万里长城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而是历史景观。生活在它怀抱中以及不远万里前来造访它的人们越来越多。
正因为如此,国际长城之友协会2001年创建伊始,便把长城极其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清除长城垃圾的同时致力于保护长城周围地区的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了9条建议,认为只要身体力行这些建议,人人都能为建设更美好的山野环境做出贡献。
今天,《山野之约》已经在野外活动爱好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北京地区更是如此。休闲产业蒸蒸日上,人们的环境保意识的确有所加强,但远远不够。
2009年4月25日,国际长城之友协会成员与布莱亚克公司职工一道登上长城九眼楼清理垃圾。事情是这样的:几星期前,《北京青年报》发表了宣传九眼楼一日游的文章。然而,文章作者——可能是“他”或“她”,也可能是“他们”—— 是否想过,把数以百计的游客引到那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于是我们去九眼楼考察一番。
我们在九眼楼长城拣拾游人丢弃的废纸、食品袋、包装纸、瓶子、易拉罐和纸巾,一干就是两个小时,装满了六个大号垃圾袋。加上压缩,我估计用了80个工时。我看到,这些志愿者不拍摄长城,也不拍摄野花,而是把相机对准弯腰拣拾垃圾以及满怀激情展示工作成果的同伴。他们发现了深层次的美,一种源于奉献的美,一种环境保护造就的美。与他人一道保护环境,人人都收获了快乐。拍摄集体纪念照时,我们展示了“愈环境,愈快乐”的横幅。
打个比方说,清理后的九眼楼长城像是一张洁净的白纸,人们能够在上面写最美的文字。山野是美的王国,身处山野,一个人可以留下自己的痕迹,也可以不留下。两个星期之后,我五一假期后再次去在九眼楼。满怀诗意而去,却发现那里又是垃圾遍地。
这并不是孤例。九眼楼长城的遭遇颇具代表性。
让我再介绍一个例子:在怀柔,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在当地农民中选拔了六位环保员。他们都尽职尽责地保护长城,然而总有一些不幸的事情发生,使得这项工作受阻。眼下就有一位环保员的妻子病了,他得照顾病人,无暇履行保护长城的职责。
他负责的那段长城现在没有人管。长此以往,它将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在那里树立了“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的标语牌——这管用吗?
度过一个繁忙的周六之后,星期日下午我亲自巡视那段长城。与往常一样,我随身携带小垃圾袋,很快它就被装满了。我只好用登山裤的口袋装垃圾,不久也满了。下山时天色已晚,我的心情相当沉重。 每走大约十米,就能拣到垃圾。那个周末天气炎热,看来到此一游的人们不断擦汗,长城上到处是他们丢弃的纸巾。
一周之后我再次巡视那段长城。我想:这次情况是否好一些?有没有人自觉拣拾别人丢弃的垃圾?
结果再次令人失望。那些令人厌恶的情况继续存在,毫无变化。
一不小心,就会踩在屎上,再不就是踩在易拉罐上崴了脚;塑料袋挂在树上,风一吹就呜呜地响——大自然竟然这样可怕!
我并不喜欢冷嘲热讽。我们正在加大《山野之约》的宣传力度,这足以表明我是乐观的。
然而,事实毕竟不可忽视。有一天,我在通往长城的小路旁守了一小时,发现前来游览的游客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能自觉地把垃圾带回家;随处丢弃垃圾的,竟然多达百分之七十五。这也许不是普遍现象,但是这一状况也必须改变。为此,我们开设了这个专门宣传山野环境保护的网站。只要我们说服多数人自觉保护山野环境,那么破坏山野环境的人就会成为少数。毕竟大自然属于我们每个人——到那个时候,随处丢弃垃圾的恶习将被视为不可接受,从环保、社会和政治的角度看都不可接受。
谢谢你遵守《山野之约》!
中国大地谢谢你,世界谢谢你,大自然母亲谢谢你!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山野之约]
带走垃圾,不随地乱扔
走小路,不踩踏农田
除非呼救,不大声喧哗
不吸烟,不燃放鞭炮
使用背包,不用塑料袋
不破坏花草树木
“方便”之后用土掩埋
在背包有空地时,捡拾别人丢弃的垃圾
向路人宣传[山野之约]
欢迎你回归大自然!
——威廉·林赛的心里话
“我爱山野”网站的宗旨是什么?国际长城之友协会致力于长城保护,为什么她要承担起保护中国农村环境,保护山野这一艰巨的任务?
万里长城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而是历史景观。生活在它怀抱中以及不远万里前来造访它的人们越来越多。
正因为如此,国际长城之友协会2001年创建伊始,便把长城极其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清除长城垃圾的同时致力于保护长城周围地区的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了9条建议,认为只要身体力行这些建议,人人都能为建设更美好的山野环境做出贡献。
今天,《山野之约》已经在野外活动爱好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北京地区更是如此。休闲产业蒸蒸日上,人们的环境保意识的确有所加强,但远远不够。
2009年4月25日,国际长城之友协会成员与布莱亚克公司职工一道登上长城九眼楼清理垃圾。事情是这样的:几星期前,《北京青年报》发表了宣传九眼楼一日游的文章。然而,文章作者——可能是“他”或“她”,也可能是“他们”—— 是否想过,把数以百计的游客引到那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于是我们去九眼楼考察一番。
我们在九眼楼长城拣拾游人丢弃的废纸、食品袋、包装纸、瓶子、易拉罐和纸巾,一干就是两个小时,装满了六个大号垃圾袋。加上压缩,我估计用了80个工时。我看到,这些志愿者不拍摄长城,也不拍摄野花,而是把相机对准弯腰拣拾垃圾以及满怀激情展示工作成果的同伴。他们发现了深层次的美,一种源于奉献的美,一种环境保护造就的美。与他人一道保护环境,人人都收获了快乐。拍摄集体纪念照时,我们展示了“愈环境,愈快乐”的横幅。
打个比方说,清理后的九眼楼长城像是一张洁净的白纸,人们能够在上面写最美的文字。山野是美的王国,身处山野,一个人可以留下自己的痕迹,也可以不留下。两个星期之后,我五一假期后再次去在九眼楼。满怀诗意而去,却发现那里又是垃圾遍地。
这并不是孤例。九眼楼长城的遭遇颇具代表性。
让我再介绍一个例子:在怀柔,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在当地农民中选拔了六位环保员。他们都尽职尽责地保护长城,然而总有一些不幸的事情发生,使得这项工作受阻。眼下就有一位环保员的妻子病了,他得照顾病人,无暇履行保护长城的职责。
他负责的那段长城现在没有人管。长此以往,它将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在那里树立了“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的标语牌——这管用吗?
度过一个繁忙的周六之后,星期日下午我亲自巡视那段长城。与往常一样,我随身携带小垃圾袋,很快它就被装满了。我只好用登山裤的口袋装垃圾,不久也满了。下山时天色已晚,我的心情相当沉重。 每走大约十米,就能拣到垃圾。那个周末天气炎热,看来到此一游的人们不断擦汗,长城上到处是他们丢弃的纸巾。
一周之后我再次巡视那段长城。我想:这次情况是否好一些?有没有人自觉拣拾别人丢弃的垃圾?
结果再次令人失望。那些令人厌恶的情况继续存在,毫无变化。
一不小心,就会踩在屎上,再不就是踩在易拉罐上崴了脚;塑料袋挂在树上,风一吹就呜呜地响——大自然竟然这样可怕!
我并不喜欢冷嘲热讽。我们正在加大《山野之约》的宣传力度,这足以表明我是乐观的。
然而,事实毕竟不可忽视。有一天,我在通往长城的小路旁守了一小时,发现前来游览的游客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能自觉地把垃圾带回家;随处丢弃垃圾的,竟然多达百分之七十五。这也许不是普遍现象,但是这一状况也必须改变。为此,我们开设了这个专门宣传山野环境保护的网站。只要我们说服多数人自觉保护山野环境,那么破坏山野环境的人就会成为少数。毕竟大自然属于我们每个人——到那个时候,随处丢弃垃圾的恶习将被视为不可接受,从环保、社会和政治的角度看都不可接受。
谢谢你遵守《山野之约》!
中国大地谢谢你,世界谢谢你,大自然母亲谢谢你!
欢迎你回归大自然!